悶熱的病房里,電風扇懶洋洋地轉動著,劉怡民閉著眼睛半躺在床上,面色蒼白,一臉倦容。吊瓶懸掛在半空中,針頭深深扎在他的左手上,輸液器里的液體均勻地數著拍子,緩緩滴下……
7月11日,劉怡民突發高燒暈倒了,隨后被緊急送往縣人民醫院,在此之前,他已經在扶貧村連續工作了17天。
劉怡民,男,縣森林公安局三級警長,1960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文化,1977年8月參加工作,1993年5月入警,一級警督。只差三年退休的劉怡民,是一名老政工干部,在組織人事崗位工作了足足十一年。曾在部隊當過兵的他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工作嚴謹細致、認真負責,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為人忠厚隨和,務實肯干,組織安排的任務總是不遺余力,任勞任怨。年初,根據縣委要求和扶貧工作需要,縣森林公安局黨組決定選派一位得力骨干擔任幫扶工作隊隊長,入駐南金鄉將軍村負責精準扶貧工作。當劉怡民得知自己被派往扶貧點時,他并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大,體力精力不支而推辭,而是毅然決然地接受了組織的安排。
南金鄉位于柘溪庫區西南岸,雖然離縣城只有四五十公里,但是開車到將軍村需要近兩個小時。崎嶇蜿蜒的山路,九曲回腸,在崇山峻嶺間若隱若現,直行不超過五十米就會遇到一個急轉彎。每一次坐車,劉怡民都要忍受胃里翻江倒海的極度不適。有時候他一天要跑一個來回,早上從村部出發,到縣城匯報完扶貧工作后,又得急忙跑去趕回南金的最后一班車,就連住月形山的家也來不及回。自成為扶貧隊長那天起,劉怡民已記不清在這條坎坷悠長的山路上,迎來了多少次晨曦微露,送別了多少回暮色蒼茫。
6月29日開始,資水流域普降暴雨,致使資江水位暴漲,處于中游的安化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應急響應從Ⅲ級一直提升到了Ⅰ級。接到防汛通知后,劉怡民和村支書便立即前往將軍村各組,通知村民做好防汛準備,并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居住在溪邊、渠道、陡坎、水塘下方等不安全地帶的房屋進行了地毯式排查。大雨下了一整晚,劉怡民也揪心了一整晚。30日,南金鄉遭受特大暴雨襲擊,降雨量超過了200mm。山上的雨水和著泥沙、卷著石塊,漫過公路,不斷涌向小溪。溪里的水越漲越高,越流越猛,咆哮著沖向下游。在巡查的路上,劉怡民得知一村民家里進水,需要緊急轉移。他來不及多想,一路跑到受災群眾家中,和五六個村民用最短的時間,將所有東西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區域。那一刻,汗水和雨水浸濕了他那身藍色的警服,手上被劃了兩道大口子,他也渾然不知。
“劉主任,剛剛接到縣里的通知,中央到湖南來檢查脫貧攻堅工作了,這周又要取消雙休,請你到村部做好迎檢準備。”7月7日,正準備趕往益陽聯系相關扶貧工作的劉怡民接到南金鄉政府通知。根據檢查的要求,各單位要對已脫貧和未脫貧對象進一步走訪甄別,并將產業扶持、醫療保障等幫扶政策宣傳落實到位,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劉怡民隨即將情況向縣森林公安局作了匯報,該局黨組研究決定,機關全體民警于7月8日至10日分三批前往將軍村進一步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劉怡民剛忙完縣里的檢查,又一頭扎進了走訪的準備工作中。將軍村村民居住十分分散,甚至同組村民都相隔很遠,有的在山腳,有的在山頂,有的在路邊,有的在溪對面。由于走訪對象范圍擴大,為方便民警走訪,劉怡民又將結對幫扶分配情況進行了科學調整,盡量將挨得近的分成一組。為了使走訪調查更加高效,他還梳理了《扶貧手冊》填寫說明,歸納了工作要點,羅列了要宣傳的扶貧政策,并把每位民警對應的走訪對象的資料全部分組整理好。在三天的走訪中,劉怡民全程參與,有的山頭他爬了一次又一次,有的田坎他走了一遍又一遍。防汛抗災、災后重建、入戶走訪,連續十幾天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疲憊不堪。走訪的最后一天,烈日炎炎,酷暑難耐,由于前一天淋了雨,劉怡民身體明顯感覺不適。但是,他沒有要求和同事一起回東坪,而是想著盡快將走訪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好,以備檢查。第二天,他就累到了。
在將軍這座藏于深山的靜謐小山村,總有一抹亮麗藏藍穿梭在青山綠水間。他用腳步丈量民意,足跡踏遍全村角落,他用辛勤傳達惠民政策,汗水揮灑林間小道;他白天入戶走訪調查,晚上加班整理資料,他工作日開展精準扶貧,休息日應對突發情況。57歲的劉怡民本可以遠離這種“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像一些臨近退休的老同志一樣,在一個輕松的部門,謀一份輕松的差事。可是,他卻秉持著“革命軍人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奉獻精神,在組織最需要的地方、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幫扶工作隊隊長應盡的職責,用智慧真情譜寫著一名黨員民警為人民的動人篇章,讓警徽在脫貧致富的大道上熠熠生輝。
來源:縣森林公安局
作者:姚寧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