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茶?自神農嘗百草,至今少說也有4700多年。《茶經》中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樹如瓜節,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石去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夫桑?落葉喬木也。樹冠呈倒卵圓形,葉卵形或寬卵形,先端尖或漸短尖,其部圓或心形,鋸齒粗鈍,幼樹之葉常有淺裂深裂,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毛。桑葚紫黑色,多汁味甜。
取一片茶葉,自萬古長道翩然而生,靜靜矗立在山間黯自等待,得風云雨露之韻養。茶說:愿五百年無妄地等待換來良人的回眸淺笑;摘一片桑葉,從絲綢之路款款而來,身騎一騎白馬奮勇向前,經天地日月之滋養,桑說:尋夢中所念之人許三生石磐,共一世浮華。也許桑茶情本不該斷,千年的彼此思慕,終于換來千年一遇。桑跋山涉水,茶風餐露宿,陣陣香味魂牽夢繞,縷縷情思山高水長,千年的期盼雖有一絲苦澀,但卻在那相逢的迷醉里,那苦,苦得芳馨;那澀,澀得甜蜜。
桑茶相遇于古老梅山,是梅山用靈魂的汁液,將兩片綠綠緊緊相擁在一起。梅山,他是紅繩,是月老。先采摘春時桑樹的頂部桑芽,要求均勻一致,再切葉、攤青,將采回的桑芽及時薄攤在潔凈的竹匾或水泥平地上,室內要求潔凈、涼爽、通風,最后經烘炒蒸制,集兩葉盡情綻放的神韻,締造了一個嶄新的傳奇。從此,梅山不老的容顏浸泡在青春的時光中,得桑香文化所發展。從此,桑茶攜手仗劍走天涯,宣梅山之底蘊內涵。
桑茶以其減肥降脂術、防輻射大法、抗癌免疫經、增強記憶典、消化健脾功六大蓋世神功完美結合展其風采。
飲桑茶,不似可樂,有濃厚的添加香料;不像果汁,有濃郁的甜爽。取天然泉水,透自然之芳香,等待煮水,輕輕地把茶葉放入蓋碗之中。用具,調水溫,品茶之滋味需要沉下心,通過鼻腔,舌尖,舌尾等。用各個細節去感悟茶帶來的味蕾,所以,不同人品同一樽茶有不一樣的感受。每一次品茶,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每杯茶都有它特有的風味,不管是幾人飲,飲幾杯,一切終將隨茶香飄散,只留在各自心中。品悟茶道,需要毫無敷衍的與茶對話,像對朋友,你得知他所有的經歷后更懂他的獨特,才會更加珍惜,懂得與他相處;品悟茶道,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杯茶,好比有緣之人,無論高低貴賤都能找到自己欣賞的東西;品悟茶道,需要將思想放逐于蒸蒸熱氣之上,恰如登高望遠,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與歸途。品悟茶道,其實就是通過茶的各種感官享受,去了解茶的文化,從而發現自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桑茶中感悟自然之道,領悟自然之美。
所謂桑香,則是做到品黑茶,品安化,品人生。
來源:安化一中? 443?班
作者:周瑞 (指導老師:廖簪)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