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長征勝利是一個新的起點,讓沉淪的民族尋找到一種精神——長征精神。以信仰充實生命,以意志創造奇跡,以精神戰勝生死。
萬里長征路遙迢,青史長留照古今。紅軍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的大好河山,行徑二萬五千里,轉戰大半個中國,爬過雪山,渡過急河,走過濕地。用現在年輕人的浪漫思想釋懷為這是一段朝圣之旅,須不知長征此行卻是一路精神航道......剛擺脫內憂之困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馬上就踏入前堵后追的國民黨圍困中,天上每天幾十架飛機監控轟炸,地上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吃著野草啃著樹皮煮著皮帶湯,每天身邊都倒下著曾經生死與共的戰友,有被敵人殺死的、有餓死的、有累死的,他們倒下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倒下之后再也起不來了。
長征精神是什么?當你每天上班遲到,天氣太冷賴在溫暖被窩里不想起來,睡得太晚早上想多睡一會時。長征告訴人們,敵人開著飛機,騎著大馬,坐著車。紅軍戰士為了跑贏敵人,他們的兩條腿必須比四條腿和輪子還要跑得快,如何做到跑得快那就要在敵人吃飯睡覺的時間,紅軍戰士還在趕路中。飛奪瀘定橋,紅四團一夜走了160公里,不顧休息,22名勇士冒著敵人機槍炮火攀著鐵鏈前進。他們難道不累嘛,一夜走了那么遠原本就是一個奇跡,但是他們還能堅持作戰拿下陣地。這就是長征精神,信仰的錘煉,意志的鍛造。誰都能感覺到他們很累,很想睡覺,很想休息,但是他們卻堅持下來。
當你出差在外,或者來到條件較為艱苦的地方工作時。你是否在抱怨著這里的伙食,抱怨著這里的一切。80年前的長征年代并不是現在的好時代,但是長征時的紅軍即使處于那個時代,他們所要面臨的條件也是相當艱難,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長征里《一袋干糧》《陳賡被騙》許許多多的故事告訴我們,紅軍戰士在長征里更多是為糧食所困。再看看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有吃有喝,更多的同志卻在追求口味,即使有魚有肉的工作餐,但一旦口味不適自己就開始大肆抱怨。長征的精神告訴我們,即使在苦難的環境里,你需要一種精神,選擇去適應這種環境,而不是抱怨,更不是放棄。萬里的長征為我們造就了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們在這個美好時代應該繼續發揚著長征精神,在我們的事業工作上延續自己的人生之長征。
毛澤東曾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當我們很多同志工作之余,總是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抱怨各類政治學習政治筆記政治會議,甚至抱怨中國政治。你們是否還記得那群頭頂紅星的人,他們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曾經傳播著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喚醒了中國萬千的民眾。即使在長征那么惡劣的條件下,他們依舊熱忱于此種政治學習,正是此種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精神,才讓他們在長征中堅定信念,最后勝利。緬懷歷史,回味苦難,我們在學習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信念繼續前行。
回望長征問初心,80年過去,我們是否還有長征中那樣改寫歷史的豪情。信仰的引領,讓一切艱險皆成淬煉,一切磨難皆成鍛造。歷史上特定的那次長征已經遠去,但新的長征卻在不斷開啟。新的長征路上,少了圍追堵截、戰火烽煙,少了槍林彈雨、生死考驗。然而,這里仍然彌漫看不見的硝煙,仍然充滿不可知的挑戰。面對繁重的任務,能否挺起脊梁、敢于擔當?面對責任的承擔,能否站穩腳跟、不忘初心?
安化新華書店——陳驥
來源:縣新華書店
作者:陳驥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