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冷市鎮只是我縣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一無支柱產業,二無特色產品,一年財政收入不足3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只有1308元。而就在6年前,冷市鎮響應縣委、縣政府“3+2”發展戰略的號召,強力推進茶產業建設,大手筆打造山水茶鄉,城鎮建設發展迅速,經濟總量排名從我縣倒數第三上升到順數第四。我臺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冷市的熱度》,一起來看看冷市厚積薄發、實現“彎道超車”的故事。
同期聲:冷市鎮茶業協會成員 劉緒豐
這個茶苗培育出來以后 就放到基地上去種植我們協會的幾個人 就是告訴他們如何開梯 如何培土如何栽苗 施肥 剪枝等等 這一系列的有關茶葉培植方面的工作
這是冷市鎮的無性良種茶苗繁育基地,這近300畝基地的苗圃出苗率達到了85%以上,有效解決了茶苗供應不求的問題。為保證海拔300米以上山地茶園建設達標,冷市鎮嚴格選址、放線、開路、開梯生產流程,選聘4名技術干部長期分片駐點,身為鎮茶業協會成員的劉緒豐就是其中的一位。
同期聲:冷市鎮茶業協會成員 劉緒豐
茶農開基地的時候 他們什么時候需要我們協會的人到場我們都是隨喊隨應
技術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面對面”地對茶農進行技術指導,確保每畝基地都符合“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理念。目前,冷市鎮建成胡家村響水洞、陶竹村和尚崗等200畝以上高標準連片茶園基地37個。近年來,冷市鎮的高標準生態茶園基地畝產鮮葉由5000斤增加至8000斤,增長60%;畝收入由5000元提高到24000元,增長380%。
同期聲:湖南華萊葉子茶廠廠長 劉林福
這就是我們葉子茶廠的高標準有機茶園 真正做到了沒有打一支農藥 沒有施一兩化肥 沒有打一兩除草劑
湖南華萊葉子茶廠廠長劉林福望著茶園,想到廠里“下餃子”般生產百兩茶,心里美滋滋的,他告訴記者,廠里每年可以為鄉親們提供200多個工作崗位。在葉子茶廠,今年78歲的粟春桃在這里已經趕了4年茶,她告訴記者自己不僅一個月可以賺1000元左右,還可以和老伙計們一起嘮嗑,每天心情都很愉悅。
同期聲:冷市鎮高橋村村民 粟春桃
我們這些六、七、八十歲的老人家 腰包里都有了錢 都富裕了
同期聲:冷市鎮高橋村村民 劉夏生
待在自己家鄉又能賺到錢 (在家鄉)開支又比較小 所以生活水平提高就很快
目前,在冷市鎮3.8萬人口中,有近2萬人從事茶產業以及相關產業,老百姓因茶人均增收2250元,增幅達80.4%。
同期聲:冷市鎮鎮長 陽鋒
我們堅持以茶興鎮 以茶富民 實現茶旅一體化一直是圍繞著這個思路做文章
冷市鎮早在2010年就制定了茶產業5年發展規劃:到2015年年末,全鎮年產黑毛茶突破5萬擔,實現產值5億元,稅收2000萬元。5年過去了,藍圖變成了現實,目前,全鎮共有生態有機茶園1.8萬畝,茶葉加工企業6家,稅收去年突破7000萬元。
同期聲:冷市鎮鎮長 陽鋒
最大的優勢就是龍頭企業 由企業帶動了基地的發展然后把茶產業這個產業鏈條做完整 我們有苗圃 有茶園基地 有加工 有銷售 那么茶產業這個鏈條 在我們冷市是完整的
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9年入駐冷市鎮以來,已成長為一家集黑茶種植、生產、科研、銷售、服務、文化傳播為一體的行業龍頭綜合型現代企業。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冷市鎮黨委政府始終全力以赴支持公司項目建設,協助做好環境優化、征地拆遷等工作,確保項目有序推進。除此之外,中安、山嶸等優質茶企紛紛進駐冷市,產業鏈條不斷拉伸,產品附加值明顯增加,產業貢獻率顯著提高。
冷市鎮鎮長陽鋒告訴記者,最近5年,鎮里用于扶持茶產業發展的資金達4100萬元,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它的回報就是讓冷市鎮在縣里的經濟總量排名從倒數第三上升到順數第四,績效考核連續6年為全縣同類鄉鎮第一名。在下一個五年,冷市鎮的目標是實現茶旅一體化,打造我縣東部地區的茶旅重鎮。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蔣越揚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