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挖掘“平民英雄”,推介日常生活中的“草根”善舉,宣傳溫情大愛,確立主流價值觀,營造“人人學(xué)習(xí)道德模范,人人爭當(dāng)?shù)赖履7?rdquo;良好氛圍,配合當(dāng)前宣傳部開展的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我臺特推出系列報道《我們身這的道德模范》系列報道。今天播出第一期。大家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可很多人都停留在“知道”這個層面,我們今天的這位主人公肖大豐,可不僅僅是“知道”,他身體力行,為村上義務(wù)修路,一鋤頭下去、一鋤頭上來,這一修就是35年。
2015年12月4日,我們的記者來到大福鎮(zhèn)小堯村五組,在村民的幫助下,找到了肖大豐的家。不巧的是,肖大豐并不在家中。他的妻子田范梅告訴我們,肖大豐正在屋后頭修路。沿著泥濘的鄉(xiāng)間小路前行,我們看到了一個揮舞鋤頭的身影,這個身影就是肖大豐。
同期聲:肖大豐
(為什么這些都要砍掉)路邊上阻擋別人過往的都要砍掉不然擋在路上別人不好過去
這條石板路連通小堯村與大堯村,路旁不是農(nóng)田就是山林,如果沒人打理,很快就會被雜草和樹枝遮擋了去路。自1980年下放以來,肖大豐就精心打理著這條路。
同期聲:大福鎮(zhèn)小堯村村民 肖會林
整個小堯村的路他一年全部都挖得一次
在鄉(xiāng)下生活35年,肖大豐就為村民修路35年,一把鋤頭、一根扁擔(dān)、兩個竹筐、幾根鉆子是他的修路工具。幾十年間,他鏟土、敲石、鋪路,前后用壞了多把鋤頭和10多根鉆子。
同期聲:肖大豐
我記不清(修了多少路)哪里路不好就在哪里修
要致富,先修路。肖大豐一直義務(wù)幫村上修路,他既是策劃指揮者,又是組織參與者,與村干部一起勘測線路、協(xié)調(diào)土地、集資籌款,和村民們一起掄大錘、打鋼釬、炸山石、平路基,幫助修建了小堯村至大堯村3公里路段,小堯村至仙溪鎮(zhèn)平江5公里路段,結(jié)束了近百戶村民祖祖輩輩肩挑手提的歷史。在修路之余,肖大豐還義務(wù)幫助村級公路的維護,周邊群眾給他金錢、煙酒,他都不要。
同期聲:大福鎮(zhèn)小堯村村民 肖愛波
有一次我在路上給他一包煙 他都不要 這個人的思想在我們這一塊都少有
同期聲:肖大豐
(為什么別人拿東西給你你都不要)嗯(為什么)不要別人的東西啊自己要修的話 只希望別人好過去一些
鏡頭前的肖大豐顯得有些內(nèi)斂、不善言辭,他在告訴了記者從來不收別人東西后,頓了頓,補充道,收過一次別人的東西。
同期聲:肖大豐
毛屋子里挖路挖到天黑了去拜年的路人給了我一點糖(那一次你為啥接下了東西)那一次回都回不來了 肚子餓 回都不好回來了
修了多少路,肖大豐記不清了,別人給過他一次糖,他卻記得十分清楚。肖大豐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平時靠干農(nóng)活、打零工維持生計,他的妻子田范梅是一個盲人,屬于國家一級殘疾,結(jié)婚41年以來,肖大豐對妻子不離不棄,照顧得無微不至。
同期聲:肖大豐的妻子 田范梅
一切的事情都不要我做他只要我把家務(wù)做好 切豬草都不要我切
(都是他做的) 嗯 都是他(來做)
肖大豐的家庭并不富裕,可他修路卻硬是不收錢。
同期聲:大福鎮(zhèn)小堯村村支書 肖益山
我們村委經(jīng)常來慰問一下他給他慰問金他都不要 就是給了他 他都會退回來
對此,不僅旁人難以理解,連他的妻子田范梅也難以理解。
同期聲:肖大豐的妻子 田范梅
(一開始)我還是不支持覺得他要養(yǎng)家糊口 只去修路又沒有錢的
田范梅對丈夫修路這件事的態(tài)度從不支持到支持,源于1998年的一件事。1998年的一天,風(fēng)雨交加,山路垮塌,肖大豐冒著大雨,踏著泥濘雨水堅持去修路,在修路的過程中,他摔傷了膝蓋,鮮血夾著雨水流了一地,可是他卻堅持把那段路修完之后再去醫(yī)院。
同期聲:大福鎮(zhèn)小堯村村民 肖平波
98年的時候他的腳受了一點傷還沒有完全康復(fù) 我們都以為他不會修路了 但是他還是繼續(xù)堅持 帶著自己的病痛繼續(xù)修路
同期聲:肖大豐的妻子 田范梅
記得那時候他腳受傷了他還是那么堅持要修路 我就不打他的退堂鼓了
一條長滿草的毛公路,在肖大豐手里就會變得平整、寬闊,用村里人的話說,肖大豐修的不是路,是人心、是社會責(zé)任、是道德品質(zhì)。今年的肖大豐已67歲,他決定把路一直修下去。
同期聲:肖大豐
(你還準(zhǔn)備修多久的路)我只要能動 就是下午死 上午都要修路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蔣越揚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