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冷暖無小事,民生民意總關情。在高明鄉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是政策法規“宣傳員”、村情民意“調查員”、村民事務“代辦員”、矛盾糾紛“調解員”。他們駐村真蹲實扶,幫助改善民生,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有力推進了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的同步發展。今天《駐村干部》系列報道帶您走進高明鄉星莊村,看看這里的駐村干部是如何接“地氣”、聚“和氣,為群眾辦實事的。
90后小伙喻晶是高明鄉星莊村的駐村干部,從接到“駐村”這個任務開始,喻晶就琢磨著怎么把這份擔子挑起來。在向其他駐村的前輩們請教后,他決定先從走訪群眾收集問題著手。
“我們這里的電壓太低了。一餐中飯從早上開始煮都難得煮熟。”
“有時候村上的人要是全部都回來了,家里的電視機都打不開,洗衣機開不動。”
不走訪不知道,一走訪嚇一跳,星莊村村民的生活正飽受低電壓的困擾。
從星莊村老村支書高光前的口中,喻晶得知了星莊村電壓低的原因。星莊村一直以來用的是廖家坪水庫送的電,當時立電線桿時,村上經濟能力有限,桿子立得比較稀,變壓器容量比較小。隨著社會的發展,星莊村電器的數量也隨之增加,這時,電力卻跟不上來。
電力小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什么村上的干部不想想辦法呢,喻晶帶著疑問找到了星莊村村支書高秩寬。
“以前有指標限定。再說,要是要弄的話,也要自己出勞力,要自己抬柱子、自己挖坑 。我們這個地方比較窮,所以一直沒有弄。” 高秩寬一語道出無奈,喻晶從此便把這件事放在了心上。既然村上沒有多余的資金,那只能盡量幫他們爭取項目資金了。喻晶一邊思考對策,一邊向高明鄉的黨政領導反映這個問題。經過多次的爭取,300多萬元的電網改造項目終于落戶星莊村,星莊村1300多名村民即將告別“低電壓”的生活,開始使用國家電網的電。今年7月31日,該項目正式動工,喻晶經常與村干部一起了解施工進度。
施工的過程整體平順,但也有一些村民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我們這個地方比較集中,所以每一寸都比較值錢。如果占了老百姓的地,他們自然有點不高興。”
星莊村井坎組的村民胡配元家門口有一片池塘,他用的是池塘右邊的電,施工組準備在他池塘的左邊立一根電線桿,由于他根本用不到池塘左邊的電,電線桿又要占用他的地方,一開始他很不情愿。
一戶一戶地做工作,一句一句地講道理,不情愿的村民漸漸情愿了起來,還幫著村干部一起做思想工作。做好了群眾的思想工作,施工隊施起工來順利了許多。目前,新的電線桿已全部立好,17名施工隊員兵分兩路,正以每天500米的速度組裝橫單。整個工程有望在今年年底竣工。
蹲點日記:高明鄉喻晶
走訪返程,在一路顛簸的車上,我反復思忖著這一年的駐村經歷。從以前不定時的去村上走訪到現在每周二下鄉的規定動作,從剛來基層的不知所措到如今應對自如的事必躬親,我想這不只用責任可以來詮釋,對村上情況了解越多,與村民打交道越深,就越發有一種情懷在內心流淌,過去看著村民因電力問題而造成極大的生活困擾,我往往比他們更難過,如今,經過各方努力,今年底全村電網將實現全面改造,在外務工的村民可以回家過上熱熱鬧鬧的大年了,看著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也比誰都高興。但是,星莊村“山路十八彎”的地理位置及村民本身薄弱的經濟基礎,致使全村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接下來如何帶動村上的經濟發展,引導村民致富,我想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蔣越揚 廖藝云(實習)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