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明鄉(xiāng)的駐村干部中,有一個群體值得關注,他們是剛剛走出校園的畢業(yè)生,考到鄉(xiāng)鎮(zhèn)工作,因為缺乏基層工作經(jīng)驗,工作起來困難重重。可他們有著90后敢想敢拼的特質(zhì),靠著高度的工作熱情、新穎的思維模式,在駐村工作中展現(xiàn)出了一股朝氣蓬勃的活力。今天的系列報道《駐村干部》帶您走近高明鄉(xiāng)石巖村的駐村干部,看看90后基層干部如何破解工作難題。
“叔叔,我們這里要修繕水庫了,你知道嗎?”
“我聽不懂你的益陽話。”
鏡頭前這位正在給群眾做思想工作的女孩就是高明鄉(xiāng)石巖村的駐村干部陳婷,陳婷是益陽市赫山區(qū)人,兩個多月前考入高明鄉(xiāng)政府,這個91年出生的女孩,背著行囊來到高明鄉(xiāng)時,從沒想過語言溝通是她工作的第一大難題。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一幕場景,在陳婷駐村的兩個多月以來,多次上演。
陳婷所提到的水庫,是位于高明鄉(xiāng)石巖村的步巖水庫。這座水庫修建于上世紀80年代,為石巖村及其附近村子的灌溉和抗旱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可由于前段時間的持續(xù)降雨,石巖村多處河堤垮塌,步巖水庫也受到了牽連,為水庫除險加固排在了村支兩委日常工作中的最前列。這本是一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可因為不得不占用水庫附近的農(nóng)田,令一小部分“讓利者”非常不情愿。為了加快工作進程,村支書吳斌請陳婷加入了說服群眾的隊伍。
陳婷接到任務時,滿懷信心,可兩戶人家走下來,不是對方聽不懂她說的話,就是她聽不懂對方的話,說服工作進展緩慢。就在這時,陳婷想到了一個學習語言的土辦法。
“我就跟政府的、村上的人多交流多溝通,然后根據(jù)他們的語音語調(diào)來推敲他們說的是什么意思。”
消除語言障礙后,陳婷慢慢地掌握了跟群眾溝通的方法,和村干部一起,說服了所有需要征用他們土地的村民。
“陳婷到我家來做了幾回工作。看著她年紀小,但是工作認真,我就同意了修水庫。”
除了用三顧茅廬的方法做群眾的思想工作,陳婷還有自己的絕招——回訪。
“吳叔 ,水庫現(xiàn)在修好了, 謝謝你讓出的那塊地方 。”
這樣一來,讓群眾心服口服的同時,陳婷也跟群眾熟絡了起來,這一點令石巖村的村干部們都刮目相看。
“小陳這個同志不錯。 剛來的時候聽不懂我們的方言,工作也難進行。后來她通過自己摸索學習,語言熟悉了,還可以跟群眾打成一片了。”
陳婷覺得是駐村干部這份工作讓她活潑開朗起來,并懂得了溝通的意義。
11月初,步巖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正式啟動。作為駐村干部的陳婷,時不時跑到施工現(xiàn)場瞧一瞧。11月21日,天飄小雨,陳婷早早地來到步巖水庫施工現(xiàn)場。
“今天怎么沒有挖機來呢?”
“ 今天水太深了,要放了水才能施工。”
“水在那里放嗎?”
“ 嗯, 水正在放。這里有一個專門排水的系統(tǒng),隔一段距離有一個排水處。”
“天氣越來越冷了,要加快施工速度啊。”
陳婷了解到,天氣好的話,可以在一個月內(nèi)完成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陳婷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深知石巖村還有公路硬化、危橋改造、人畜飲水等很多工作在等著她,所以不敢有絲毫地放松。今年,石巖村被列為縣里的扶貧點,陳婷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她惦記著結(jié)合精準扶貧的政策,讓石巖村突破現(xiàn)有的發(fā)展模式,積極挖掘有潛力的產(chǎn)業(yè),早日實現(xiàn)小康目標。
蹲點日記:高明鄉(xiāng)陳婷
來高明鄉(xiāng)2個多月了,經(jīng)驗的缺乏和語言溝通的困難使石巖村的駐村工作成為我工作中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而在這次處理修整水庫占用村民田地的問題中,給村民做思想工作時也遇到了這兩個問題,我認識到,做好農(nóng)村工作,應有十足的耐心和細致,要當好群眾的貼心人,要融入到群眾中去,要尊重群眾,讓群眾相信你。伏爾泰說過: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群眾的話要認真傾聽,從他們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理解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總體而言,農(nóng)村工作要經(jīng)常與群眾打交道,因此要入鄉(xiāng)隨俗、放下架子、擺正心態(tài)。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蔣越揚 實習:廖藝云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