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明鄉駐村隊伍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長期戰斗生活在農村一線,是農民訴求的首選通道和依托對象,也是聯系村民的橋梁和紐帶。今天的《駐村干部》系列報道為您講述適龍村家喻戶曉的村主任袁曙輝。看看這位致富不忘桑梓的村干部,是如何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中,為群眾修通出行之路的。
“有什么要向我們村干部反映的,跟我們說就是的。”
一張桌子,兩排椅子,簡單樸實的小房間就是適龍村駐村干部接待群眾來訪的的地方。適龍村村民遇到什么糾紛或是難題時,就會集中在星期二來村支部找駐村干部解決。鏡頭前反映問題的村民叫龔洵義,此次他主要希望駐村干部能出面幫村上解決公交車缺失的問題。自從村上最后兩條簡易公路拉通以來,適龍村的老百姓就盼望著能有公交車從高明鄉直達適龍村,解決他們出行難的問題。而這一切都得益于適龍村的村主任袁曙輝,他帶頭籌資30多萬,為村上修通了兩條簡易公路,解決了當地部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在鄉間成為美談。
袁曙輝靠鎢鈷生意起家,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一家人過著舒適富足的生活。已經“不差錢”的袁曙輝在經過考慮之后決定為家鄉老百姓做點事,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2013年,他自掏腰包拿出25萬,修通了適龍村下印組至麻竹組3.5公里的簡易公路。有了第一次的嘗試,2014袁曙輝又拿出8.5萬元,帶領村民修通了板沖組至王家組1公里的簡易公路。
“村上資金有限,缺少資金,自己能夠投一點就投一點。”
以前適龍村內多個組之間只有一條很窄的小路,一到雨天,到處都是泥濘,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尤其是小孩上學的時候,必須穿上雨靴或是把褲腳高高地挽起來,還要時刻提防滑倒。當地村民也曾多次想自籌修路,卻因缺錢每每將計劃擱置。當地村民除了外出打工和在家種地,沒有其他經營手段,經濟狀況并不樂觀,一聽說要自費修路,不是躲就是直搖頭,村民之間達不成統一意見,還產生了不少的矛盾。眼見著其他村都已經貫通了水泥路,自己村內多個組之間卻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袁曙輝決定自己出錢,帶著當地村民將路修好。有了主心骨,村民們修路的熱情高漲,一心盼著早一點拉通公路,讓以后出行的路更方便一點,讓孩子們上學的路更安全一點。
也正因為袁曙輝這種致富不忘桑梓的精神,得到了全村村民的認可,今年適龍村干部換屆選舉時,袁曙輝以高票當選適龍村的村主任。為了不辜負群眾的期待,袁曙光放棄了自己高回報的生意,全心全意投入到村委工作中來,為群眾謀福利,切實幫群眾解決困難。
現在的適龍村不僅路修通了,村里的環境也煥然一新。近幾年,適龍村新修房屋的村民越來越多,來來往往運送沙土的車輛產生了大量的灰,不僅污染了空氣,也使適龍村內水泥公路上累起了厚厚的一層灰,給群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袁曙輝在考慮到村委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再次拿出16萬元購買了一臺灑水車。
灑水車是買回來了,可是村上沒有人會開又成了一大難題。袁曙輝就自己掏錢學會了駕駛灑水車,每個月定期對村內的水泥路進行灑水。在袁曙輝的影響下,村民們也自發組織對村內公路進行清掃,村民們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隨處可見。
“今年適龍村新一輪的班子做了很多事,為我們群眾做了很多切實的事,我想我們村上在這一輪的領導班子,與駐村干部在內共同努力,共同建設一個好的村政府,使群眾是百分之百的放心,我們這些群眾,這些村民了也支持他們的工作。”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鄧鴻瑤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