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記益陽市政府教育獎獲得者夏永恒
安化縣梅城鎮中心學校的優秀教師夏永恒在榮獲縣課改先進管理者、市骨干教師、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市十佳班主任、省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全國復式教學優秀教師、益陽名師、省小學特級教師等殊榮后今年又榮獲2014年益陽市政府教育獎。一串串耀眼的光環,一個個金燦燦的榮譽,見證的是她在平凡的崗位上的真情和汗水,展示的是她潛心澆灌的教研教改成功之花。面對諸多榮譽,她沒有滿足,常說:成功代表過去,奮斗才青春永駐。這位志者、勇者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懈地追求著,書寫著教育人生的風流。
一、甘于清貧,堅守理想志不移
90年她帶著理想到河山學校擔任復式教學。在偏僻山村,她以滿腔的熱忱,全身心地投入,兢兢業業工作。當市場經濟和拜金主義思想涌動時,她的思想和責任感產生強烈的碰撞。她選擇了清貧,留下來并深深地愛上這份事業,蹲守偏僻山村十三年。1998年,愛人患上患風濕性心臟病。愛人、孩子、學生都離不開她,工作等著她干得更出色。她選擇做強者,用柔弱的肩膀扛起關愛家人和學生如山的責任。她一面細心照顧丈夫,一面傾力工作,一面從事課題研究。05年,妹妹為她找了更有錢的工作,表兄為她謀了更舒適的崗位,她依然選擇清貧,婉言謝絕了當官發財的機會。2011年、2013年,愛人病情加重,她急錢急事,一面照顧愛人,一面加班加點忙工作。
她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人表率操守高。寫下的《學習成就幸福人生》獲縣女職工“學習成才”比賽一等獎,《用執著書寫亮麗詩篇》在“黨旗在崗位上飄揚”征文中獲縣一等獎,《黨的恩情永不忘》獲市優勝獎,《用師德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幸福觀》獲市二等獎,在全市“樹師德·正行風”學習活動中表現突出,考核獲“優秀”等次,并獲縣第二屆道德模范提名獎。
二、樂于奉獻,愛傾學生情不棄
有愛才有教育。當班主任的她,關心全班同學是全方位的,尤其對家庭生活困難的孩子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夏敏同學的父親因車禍去世,經濟非常困難,夏老師無私資助、幫襯學費和學習用品,直到他小學畢業。
對后進生她更是不棄離。女生曹轉來她班,成績不好,還偷拿錢物。夏老師不嫌棄,課下主動跟她聊天,幫著梳洗,安排她幫老師做事;有丁點進步,就表揚鼓勵;經常為她補課……慢慢地,她小偷小摸習慣改了,學習成績提高了。夏老師硬是憑著對學生的愛心,轉化了一個個后進生,治理了一個個亂班,帶出了一個個先進班集體。
三、勤于學習,克己追求技日臻
她科學地再現求“知”與藝術地表現求“美”,實現師生相長的完美統一。這是夏老師追求的教學藝術境界。她立足崗位,刻苦鉆研業務:舍得花錢購買教育書籍和雜志;舍得花時間潛心閱讀,寫下二十多本近80萬字的學習筆記和體會。有時為弄清教學原理、學術問題,她查資料,請教他人;更舍得花精力研究名家的教學藝術,把名師的思想、經驗進行融匯、創新,形成她“讀為基本、悟為核心、用為宗旨”的扎實、靈動、開放的教學風格。
她認為“一花獨放不是春”,只有把自己所學、所長、所獲轉化為對同行實踐指導、引領才有益、有效,讓同行更添一份教育自覺、教學智慧,才更有價值,才會是學校教育的春天。因此,她從不保守,多次承擔縣市公開課,經常與同校教師探討、交流,給予指導;十多次輔導教師參加全國、省、市、縣教學比武獲獎,每期指導數十位教師撰寫論文獲獎或發表;十多次在全國、省、市、縣培訓班作復式教學、科研講座。09年5月,在益陽市特級教師、名師專業委員會年會上,作《用幸福引領幸福》的發言。2013年9月,在全市科研骨干培訓班上作《關注生命本真需求,科研引領幸福成長》的講座。有老師當面請她解決問題,也有QQ聯系請求幫助,她不推脫,有求必應;不厭其煩,有疑必解。看到一批批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她說:“我‘裝飾了別人的夢’,我幸福!”
四、潛心教改,教育教學顯身手
夏老師追尋夢想,潛心教研,二十四年如一日!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專一行。在教壇,顯身手。
擔任復式教學時,她從復式教學手段、模式等方面優化,主持課題《優化復式教學過程的實踐研究》獲省規劃辦一等獎,所在文市小學是全國復式教學實驗校,是益陽市示范性村級小學,收錄為省名校。她曾多次在全國復式教學培訓班上做講座,介紹經驗。
2004年2月,擔任樂安鎮完小教導主任的她,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她一面組織“課改對話”“課改研討”“課改論壇”等活動,一面大膽改革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主持課題《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研究》。07年12月,在省數學研討會上,作《整合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數學教學方式》典型發言,課題獲省教科院一等獎。她的狠勁換來了學校教研教改工作的提升。《益陽日報》以“教研教改的一朵奇葩”為題予以報道;在全市名校長(教師、班主任)論壇會上,她作《加強校本研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典型發言;08年,幾經篩選、評定,她被評為湖南省特級教師。
職業提升了,她卻更加意氣風發,昂首走在教研教改探索路上。
2011年8月,調入梅城鎮完小主持教研教改工作的她,憑著經驗、熱情和勇氣挑起了這付重擔:梅城鎮完小是一所大學校,一所名學校。要想再發展,須浴火重生,而突破口就是課改、科研。這種理念如汩涌的“趵突泉”,激勵她孜孜追尋“夢想”。上任伊始,她一番走訪,幾番深思熟慮,確定了思路:研訓需做到“從教師中來,到教師中去”;科研圍繞主打課題,探索、建構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小課題研究方法;課改要著眼學生是怎么學的,學的感受是什么?教師如何促成學生學習優化的。學校有了發展方向明確的兩個省規劃辦“十二五”一般資助課題:《教師生命自覺與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農村小學生學習幸福現狀及問題解決的實證研究》。
教研教改需要她全心全力地付出。她夜以繼日地工作,加班加點地奮斗,謀劃學校的教研教改活動,指導和修改教師的教學設計、經驗論文、課題方案等,盡可能指導教師取得教科研成果,獲得專業上的成長與進步。同事們常說:夏主任是我們的高參,是我們的引路人。她經常到研課組、教研組參加教研活動,評課從“假如我是學生”的視角說感受,談建議;講座中,都結合具體案例,闡述“學生是最大的尺度”“學的高峰才是課的高峰”等主張;指導教師做課題時,必從“兒童立場”來命意、選題,有了“學習幸福課堂”“生命自覺”“機制驅動”等一個個新概念、新理念、新嘗試,引發了學校教研教學的大變革。她主動幫助教師,服務教師和教學,教師和她成了好朋友,和諧、奮進的課改氛圍日趨濃厚,老師們感嘆夏老師親和力強。她親手搭建的好舞臺,使她和老師們有了大顯身手的用武之地。
五、功到深處,碩果搖枝寫風流
夏老師的孜孜追求,不懈努力,書寫了風流,贏得碩果滿枝頭。她主持的課題先后有2個課題獲省教育科研規劃辦一等獎;現有2個省科研規劃辦十二五一般資助課題《教師生命自覺與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農村小學生學習幸福現狀及問題解決的實證研究》正在研究中;10篇論文發表在《湖南教育》等國家級、省級刊物,七十余篇論文獲獎;受湖南教育出版社邀請,獨立編寫并出版發行《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特級教案》《三年級開心閱讀階梯訓練》《人教版四年級同步作文》等6本教輔書籍;她的事跡在《科技導報》《益陽日報》《益陽教育網站》《湖南教育網站》《當代商報》上刊登;成為我縣課改專家、省國培計劃專家;被推薦為中國教育學會課改杰出教師;特別是她在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上創建的“夏永恒工作室”,這是為了省內外青年教師的成長在編織搖籃。
她的努力,為學校的內涵發展提品提質,贏來了新的春天。她探索出學校生命自覺理念下的校本研訓之路:設標桿規劃專業成長,完善評價課堂、教師、學生體系,激發教師內驅力,喚醒生命自覺;開通教師博客、啟動民間團體拓寬研討渠道;在基于學生發展的課程開發和基于學生個性的特色課程建設中,她將學校校訓“樂學厚德”滲透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實踐活動、德育活動等課程范疇中,構建“讓樂德潤澤生命,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樂德”課程;將“學生是最大的尺度”“學的高峰才是課的高峰”引入課堂教學中,構建了分為“序課、學課、結課”三個結構板塊的“三三”幸福課堂教學模式。其“學課”板塊的“三有維度”是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釋疑”三種學習形式,有“地位、成功、快樂”三種學習狀態,有“效率、活力、幸福”三種學習效果。12年3月,學校在益陽市教育學會年會上作《重特色,求創新,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典型發言;13年11月,在益陽市課程改革樣板建設校交流會上作《打造課堂特色文化 成就學校發展之路》發言。她撰寫的《樂德課程: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學習的幸福》推薦全國參與課程改革成果評審。
她的付出,為學校贏得了榮譽,更為學校的發展贏來了新的契機。學校被評為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實驗校先進單位、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樣板建設校;2011年、2012年、2013年連續三年,評為我縣課堂教學改革先進單位;2013年5月,正因她的出色,學校被確定為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校;《益陽晚報》以《特色課改讓百年名校歷久彌新》,《現代教育報》以《讓學校成為生命幸福成長的樂土》為題報道,《湖南教育》以《塑造課堂的“生命力”》為題報道。
心中有夢,圓夢有為。夏永恒老師對教育事業的追求,正如她名字一樣心永恒,行永恒,創佳績,寫風流!
來源:梅城鎮中心學校
作者:譚范清
編輯:劉強